2017界•尚-第四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
暨全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研讨会
展览开幕式
展览开幕现场
12月9日上午,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及不同专业领域的陶艺家、设计家、画家等百余位艺术家齐聚泉城济南,共同见证“2017界·尚-第四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的隆重开幕。本届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博物馆承办,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协办。
展览开幕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艺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何洁,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红勇,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白明,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办公室赵昆,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宁钢,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姬德君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位参展艺术家出席开幕式。
中国美协赵昆宣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贺信
开幕式上,赵昆宣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的贺信。贺信指出,“界·尚-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以“陶瓷艺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为载体,以双年展的模式精心打造了一个以跨界创新与实验探索为主旨的高端学术平台,在中国美术界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并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际性举措,也是推动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有益探索。
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主任白明教授致辞
白明在致辞中指出,2017界·尚 第四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作为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和陶瓷艺术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展览,从学术邀请到全国征稿已经达到专业水准。他强调,我们借助的是陶瓷的表达方式,但是表现的却是艺术共同的核心内涵,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并且让熟悉的艺术形式产生陌生的艺术效果,这是艺术最本质的动力和最伟大的源泉。
山东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力克致欢迎辞
王力克在致辞中指出,展览既反映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形而上的思之道,又展现了艺术作品形而下的器之美;既以独特视角激活陶瓷艺术多元的表达空间,又彰显中华文化本位论的学术立场;既以跨界、实验的新手法赋予了当代中国陶瓷艺术鲜活的生命力,又在对艺术的解构与重构中诠释了中国艺术家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
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秘书长、山东工艺美院党委副书记苗登宇教授致辞
苗登宇在致辞中指出,展览因鲜明的特色、个性的主张,以及开拓性的艺术探索在国内外艺术界、教育界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艺术本元及社会的关照,展现当代艺术的创新意义和时代价值,并为最终创造充满生命情趣的东方陶瓷美学话语提供学术及实践基础。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红勇宣布开幕
王红勇宣布“2017界·尚-第四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开幕。
山东艺术学院副校长刘晓静教授主持开幕式
“界·尚-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已经在济南成功举办了三届,以双年展的方式构建起了一个开放、包容、多元,实验、互融、创新的高端学术平台。本届展览展出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及不同专业领域的130余位艺术家创作的130多件(套)作品,反映了艺术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介质载体的艺术创作,对当下价值与意义的思考、认知和探讨,释放出多样性表达的形态,以及蕴含无限可能的前瞻性创新意识。
嘉宾参观展览
正如展览主题所阐释的:界,曾意味着固化而清晰,却在当下的背景下呈现出不可确定的模糊状态;尚,追求生命意义的重构,孕育多元而丰富的价值升华。高尚的心灵都是相同的。在火与土燃烧的过程中,怀着对人类数千载创造精神的敬畏,倾听历史与当代的对话,建构物性与意向的交融,享受人性的回归与精神的升华,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文化现象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呈现当代艺术的创新意义和当代价值,以及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展览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合影
全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展览开幕后举行了全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研讨会,主题演讲由何洁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陶瓷艺术教育的“跨界、转型、实践、创新”等方面,发表了主题演讲。研讨会的主题演讲由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荆雷教授主持。
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主任、清华大学何洁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何洁教授首先致辞,他首先指出“界·尚”这八年四届的成功举办,特别是从第三届开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直接主办,离不开韩美林先生的支持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与陶瓷艺术委员会的通力合作,更离不开山东艺术学院领导们的支持。何洁教授代表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对山东艺术学院的同仁们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何洁教授介绍了“界·尚”创办的初衷及其主题内涵。创办这样一个展览,最初是想搭建一个跨界和融合的平台,让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而不仅仅是拘泥于陶瓷艺术家借助陶瓷这个最原始、最有活力的媒介,展示艺术家的主张、想法及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陶瓷艺术是一个传统专业,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更是一种材料,一种语言。“界·尚”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是专业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结合12月8号举办的“中国设计理论发展百年学术研讨会”和12月3号的“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的国际论坛来看,目前的教育面临着国际化趋势的加剧、教育科技的发展、未来人才的需求变化等严峻的挑战,这必将影响艺术家创作的状态、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及艺术设计的形式、语言的表现等诸多方面,传承、创新、跨界成了每个专业都将面对的问题。今天这次研讨会,也是阶段性办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研讨,何洁教授表示他相信通过研讨会上大家的交流、互动,可以碰撞出火花,产生新的想法,这恰是中国陶艺发展的一种里程碑式的记录和展示。最后,何洁教授提议下一届“界尚”展览将欢迎诗人、作家等各个不同领域艺术家们的参与,从而进一步深化、凸显跨界的主题。
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教授
研讨会首先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教授发表题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陶瓷艺术》的专题演讲。宁教授探讨中国瓷器外销与中国风设计的风潮的历史性变化。今天有必要提出文化自觉,它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化世界里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与其它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次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舒所长、连续发展的共处原则。景德镇陶瓷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西方人早期认识中国的最重要媒介。作为具有陶瓷教育黄埔之称的景德镇陶瓷大学借助这一推力大力践行推广中国的陶瓷文化,近年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的思想,努力践行“文化自信”思想,推动中国的陶瓷文化再次走向世界。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主任戴雨享教授
随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主任戴雨享教授结合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及学生的具体作品,发表了题为《2017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学理念》的主题演讲。他说,明代思想家顾炎武提出“道寓于器”的观点, 认为“非器则道无所寓”,中国哲学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术”的说法,强调了“道”的重要地位,即最终思想高于技术。中国手工艺创作里有“技艺在道”的说法,手工艺术的核心是手艺和造物思想表达的研究。工艺美术·手工艺学科担负着传承与拓展民族传统技艺文化,倡导当代人文手工艺术研究与创作,强调“学术的力量”,追求“艺术的表达”,传达“当代人文器物的精神”的重任。戴教授从“道寓于器”的理念展开论述了中国美术学院陶艺专业手工艺创造与手工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历史经验的传承与当代创新性研究相结合的教学课程;提升学术修养、感知艺术生命在于传承中创新、创新中拓展并寻找具有时代的人文气息,蕴含东方艺术精神的学术追求;探讨了如何建立具有东方审美意境的中国当代陶艺创作观念和语言模式,如何振兴和弘扬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这两大问题。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美协陶瓷艺委会主任远宏教授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远宏教授主题发言为《初心——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陶瓷艺术教育》,他结合陶瓷专业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陶瓷艺术教育自信、自律、自觉、自构的教学理念。依托设计学院七系一部的结构框架,陶瓷艺术设计及系成立于2004年,已有十届本科毕业生及十一届研究生,分为陶艺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究、古代艺术品修复与保护、陶艺与综合材料研究等不同的专业方向。目前有来自清华美院、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不同专业院校的教师团队,人才结构比较合理,近几年他们多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或青年创作项目资助。随后远宏教授重点探讨了在陶瓷专业的教学中如何实现由技到艺、由艺到学术、由学术到文化、由文化到生活的转变,回应了他演讲的主题:初心。
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主任白明教授
白明教授发表了题为《从界尚看中国陶艺的现状》的主题演讲,他指出近年来陶艺发展速度很快。“界·尚”从最单纯的以跨界的方式展开,让不同的艺术家参与,到今天第四届展览呈现出中国陶艺发展现状的片段。本次展览几乎涵盖所有目前能够涉及到的风格、类别,甚至还可以看到以陌生形式介入的作品。这是“界·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也是“界·尚”最大的学术成果,即它带来了陌生和没有深厚的技术背景所干扰的直接面对的创作方式。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的工作就是把陶瓷艺术这样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艺术形式引领到一个充满未知的、有巨大可能性的发展空间,进而思考代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辉煌历史渊源的陶瓷艺术形式如何走向21世纪的未来。
其次是中国陶艺界要面对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要懂技术,但也要警惕技术,技术只是为了表达服务的。陶瓷是真正的艺术百科全书—它是绘画,是雕塑,是设计,是科技——没有哪一样艺术能像陶瓷,真正能够表达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它是历史——陶瓷是历史相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是永恒的,它见证了我们时代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生活的变迁;它是一种独特的情感——陶瓷神秘莫测,永远让人着迷,它需要漫长的干燥,通过火的燃烧完成凤凰涅槃的质变,引人无限遐想,又让人无限牵挂。这种艺术,必将在未来的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荆雷主持研讨会
高校陶瓷艺术教育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随后在山东博物馆会议室举行了高校陶瓷艺术教育交流座谈会,由苗登宇教授、白明教授主持,来自全国的艺术家以及陶瓷艺术教育专家、学者就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及陶瓷艺术教育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艺术》杂志社执行主编张书云表示,从审美角度的追求看,此次展览体现了陶瓷世界的精神进步,在探索、理解和挖掘陶瓷内涵与陶艺技艺表现上是深刻的。其中,白明老师的作品用固化的陶瓷方式展现了陶土的深蕴、柔韧,富有张力,作品中锋利的一个裂痕,彰显出一种时空的变换,展现出陶土的一个生命的历程,孕育着一切生命的自然过程。在火燃烧的过程中去煅烧——坚韧不拔而又历经沧桑,这种过程成就了生命的涅槃。此作品更像是一首哲理诗,用陶艺这种技艺,孕育着生命的精神意志,表现了对生命的终极追问。这个展览是一种实验性的呈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高雅、清新、自由的需求,引发对生命本真的探求、思考和回归。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郑宁教授认为持续四届的“界·尚”展览体现了持续振兴,也体现了全新的、实验性、突破性的探索过程,这种探索有自身的精神所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邱耿钰教授认为陶艺发展了几十年来,在材料的探索和新形式工艺的探索上,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但是陶艺的“跨界”与“融合”的理念在材料和工艺体现上仍存在不足,希望陶艺界创作能够步子更大一些更自信地进行跨界,以期获得新鲜血液和新生。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白磊教授从两个方面总结了此次“界·尚”陶艺展的特征,一是年龄跨度大,体现了一种包容、平等与进步,二是作品的形式和观念更加从容淡定。除此之外,白教授提出一个值得陶瓷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即作品的呈现上带有明显的学院派别和地域特征,这种同质化痕迹反映出陶瓷艺术教育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主任戴雨享分享了对日本陶艺展览的研究结论,即从第一阶段注重造型的美感,第二阶段注重作品的挑选角度与创意,到目前日本展览从色彩到造型、观念都达到了一个高度,所以日本的展览形成从展览传播理念的过程,以吸引大量优秀的学生,日本陶艺大国的称号给我们带来了伤感。另外,国内对陶艺资料库的建设重视不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仍是薄弱环节。我们在谱写这一时代,这十年、二十年的一些理念可以通过作品呈现。通过博物馆、资料库等方式的建设,能够让不同人群获知不同时期的陶艺作品及观念表达,民众的整体审美素养会提高。
职业艺术家万里雅认为陶瓷从边缘性创作媒介到今天的壮观、繁荣得益于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的支持,使得中国现代陶艺的整体创作面貌得到充分呈现。
来自沈阳理工大学的青年教师在互动提问环节提出,陶瓷艺术是民众性的传统艺术,但是陶瓷艺术展览和地域传播的不平衡使得有些区域民众及相关协会对陶瓷艺术的认知不足,能否通过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的推动,促进陶瓷艺术展览在不同地域、不同民众间进一步推广。对此,白明教授进行了回应,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希望发挥辐射作用,全力支持各类陶瓷艺术展览,使得陶瓷艺术能够影响到更广泛的人群。今年有本科生作品入选“界尚”展览,这是陶瓷艺术创作上的进步,下一步期待会有初中生、高中生作品入选,这体现出陶瓷艺术的更广泛的民众基础。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宏文教授提出过分强调工艺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主张直接从创意入手,而不是从工艺入手展开陶瓷艺术的教学。他认为过去过度强调“术”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创作思路,陶瓷艺术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对此,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主任戴雨享进行了回应,他认为技术与工艺的传授比较简单,难的是创作思想和观念。通过挖掘中国文化内容与国际资料分享开拓学生的视野与眼界,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以导向从而开阔学生的创作思维,例如日本、韩国陶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穿插了文化课与博物馆、陶艺馆的内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李正安教授认为陶艺教育需要从材料和工艺画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理念,思考如何在一个新环境、新教育背景下,对烤瓷的生成进行逐步改善。
座谈会现场
另外,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江苏美术出版社、中国戏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讨论。最后,山东艺术学院远宏副院长和主持人白明教授分别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发言,远宏教授对各位参会专家、学者及艺术家表示感谢,并诚挚地邀请地期待在两年之后的“界·尚”陶艺作品邀请展上与大家再次共同交流。白明教授总结认为,教师的学养和作品是教育学生的基础,老师的学养是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力量,老师作品是学生学习的标杆,这种标杆就是力量和说服力。另外,在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技术固然重要,但是陶艺创作达到自如境界靠的是自身对新时代、新流派、新风格、新工艺的理解,陶瓷艺术创作主要靠真正的心手相应,手能满足你的心灵所需求的表达,那样的技术是足够的,所以关于教学中技术和艺术的关系,更多的是使学生实现心与手的呼应。
“2017界·尚-第四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将持续至12月16日。
供稿/山东艺术学院
文/赵昆、编辑/杨雷、审校/咸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