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艺术委员会

其他艺委会列表

各地美术

第四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绘画材料对比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论坛开幕式

 

    2019年11月5日,第四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绘画材料对比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举行。

1.jpg开幕式上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和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内蒙古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传统壁画研创基地、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承办。

2.JPG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致辞 

    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在致辞中表示:由于高等美术教育缺失了相关专业,专业从事修复的人员需求量非常大,中国壁画保护现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很多修复行为变成实质性的破坏,这令众多专家十分担忧。此次研讨会将从材料到修复理念进行整体的梳理,以期加强对高等教育中传统文化中的壁画的解析与研究,促进学科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

3.jpg嘉宾为“一带一路”地图拼图

    开幕式上,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乌恩奇为“传统壁画材料与技术研发基地”揭牌。该基地将依托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全息摹复系统”古壁画非本体保护技术,利用全新的壁画保护修复技术与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立足呼和浩特,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建立一个利用材料科学先进技术,集传统壁画保护、材料研发和技术规范研究为一体的研发基地,搭建传统壁画保护技术交流平台。

4.jpg嘉宾参观展览

    本次活动为期两天,包括绘画材料对比展和学术研讨会等内容。展览展出了古代壁画现状临摹作品150余幅,涉及布面矿物颜料、泥板矿物颜料及纸本材料等多样性材料技术。同时也有国家艺术研究最高机构及国家文保单位认可并已应用的柔性超薄地仗层,更便于异地传播和展陈的全息摹复系统新型材料技术等10余种壁画制作材料和方法。来自全国各地的壁画修复专家学者、艺术家汇聚学术研讨会,围绕“壁画材料专题研究”“从十三届全国美展壁画展看五年来中国壁画的发展以及壁画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临摹专题与壁画材料交流”三个主题展开讨论。

5.jpg论坛现场

 

论坛精彩发言

 

第一主题板块:壁画材料专题研究

    唐小禾表示,材料在艺术家的手上是一个鲜活的、有生命的东西,可以帮助艺术家实现在艺术上的想法,所以材料和艺术家是终身相伴的关系。对传统材料的研究,一方面有益于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现实创作产生作用。

    侯黎明认为地仗是非常重要的,在绘制的过程中胶和黏结剂也同样重要,所有绘画产生的材料问题就是这两个问题。

    孙景波通过永乐宫壁画和西斯庭教堂米开朗基罗的湿壁画的保存现状对比,强调了要对古代匠艺有一种敬意,在保护、修复和复摹古代壁画的时候要研究古人做地仗的耐心,要在材料研究和运用中亲力亲为,视作品为自己的孩子甚至是生命。

    王赞认为绘画有三大语言,即形式语言、材料语言、技法语言,目前很多高校对这三个语言都有所探索,特别是对以岩彩为代表的传统材料研究的重新回归,证明了材料语言研究很大的价值和探索空间。

6.jpg唐小禾、孙景波、袁运生、王颖生在论坛上发言

 

第二主题板块:从十三届全国美展壁画展看五年来中国壁画的发展以及壁画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唐小禾分享了什么是壁画的思考。壁画艺委会内部曾经形成过较为统一的思想是,壁画是直接绘制于建筑物各个空间界面的大型绘画,或因适应建筑物的环境而采用多种材料制作的大型美术作品,壁画具有环境艺术的公众性,创作思想与方法的多元性,美术与建筑两个学科的边缘性,是各个画种及绘制技法兼容的综合性艺术,因而在造型艺术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和生命力。没有上墙的作品,很难判断作品跟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孙景波表示,壁画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拉开美术史篇章的第一个画种,壁画从一开始就和社会公众环境密切结合,如何把作品提高到一个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首都机场壁画为标志,拉开了中国现代壁画的序幕。机场壁画不仅在材料上,在表现艺术风格上,在打开多元思考方面,一步把前三十年那种千人一面、一个格式的壁画引入了新时代。

    袁运生认为此次研讨会的意义在于全国各地不同院校的专业教师结合教学研究传统的壁画,思考在教学中怎样发挥作用,如何在教学里推广,这种尝试对中国的美术教育是有价值的。

    王赞认为此次壁画展是全国美展中最为出挑、最具挑战和最具成果的展览,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充分的创作自由度,过去我们思考壁画怎么发展,今天我们应该思考它如何向更高的高峰去迈进。对壁画概念的界定,既不能死,也不能松。对传统壁画的研究保护和未来的发展拓展,都应该成为我们要重视的方面。

    李全武认为首都机场壁画是以壁画形式形成的一个巨大社会杠杆,反映了一代人对艺术形式的真诚探索。现今,5G信息时代、碎片化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该有一种更大的格局面对时代,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未来。例如重大历史题材壁画是一个板块,再推演出以形式为主导,以材料为主导,以科技为主导的板块。壁画艺委会这样一个最高学术机构提出新的结构性引导,将在强调原有优势的同时培植新的体系。

    孙韬认为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壁画展整体面貌很好,和以往相比有很多新特色,材料使用更多元。尤其在绘制性的壁画中,壁画造型在新的创作运用上呈现出非常好的效果。他还提出了非上墙作品的数量比例问题和规范壁画作品署名的问题。

    齐喆认为“一带一路”壁画论坛已经成为壁画艺委会的品牌项目持续地发声,不仅在传统壁画领域做研究,也直指当下的壁画创作。他还介绍了壁画自第六届全国美展成为独立画种以来的历史发展,以及本次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壁画展上墙作品的比例。

7.jpg部分发言嘉宾

 

第三主题板块:临摹专题与壁画材料交流

    孙景波表示,全息摹复实际上是将现代科技手段和人工相结合做一个传统壁画的副本,这种探索是很有价值的。过去临摹敦煌壁画往往要做真正的地仗层,比较厚实,但存在运输、安装不便等诸多问题,全息摹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王赞认为“全息摹复”借助今天的数字科技手段把现存的传统壁画的样式留存下来,但还应规范概念,究竟是“全息”还是“数字”,应再深入探讨。

    胡明哲介绍了岩彩画可以涵盖壁画、印度的细密画、中国的工笔重彩等等。全息摹复作为保存修复的手段出现是好的,但与院校教学情况有所不同。研究岩彩首先要进行摹写,通过临摹龟兹和敦煌壁画,才能了解中国绘画的原点、语言方式、成像方式、材料工具、审美取向。

    唐鸣岳分享了两点思考。一是文化语境走出复制状态,走到文化层面、思想层面,深入到原文化的语境,跨越时空的鸿沟,将更多的碎片连接起来,再进一步切片、组合、拓展,服务于当下,呈现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崭新状态。二是对原动力的关注、影响与改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壁画艺术,不仅仅反映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国的地理关系,重要的是中西方双向的交融和改变。

    郗海飞提出了材料研究的三个阶段。从材料到视觉,最后演变成文化,不同的材料视觉文化相互交织,又会衍生出新的东西。孙韬强调既要将古代材料研究透彻,也要探索新材料的使用和尝试。杨清泉提出传统壁画艺术怎样更好融入当今城市发展建设的问题,建议壁画艺术对于材料创新应更加宽容。毛晓剑希望重视绘画创作的本体语言和古老手工技艺的应用。王雄飞强调了要对材料怀有敬畏之心,科学的使用。白晓刚认为艺术发展就是材料的发展,传统材料和未来的纳米等很多材料都可以应用在艺术中,只要作品存在,材料就能作为一种活的血脉传承下去。

    李辰介绍了临摹与复制的不同之处。陈绿寿分享了临摹对提高修养的帮助,认为这是一种精神食粮。黄山通回顾了壁画艺委会举办“一带一路”壁画论坛进行理论研究的初心,希望树立起了新的学术标杆和精神引领,为当代壁画振兴与发展,击鼓举旗定向。斯琴塔娜分享了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中国古代壁画摹复系统技法人才的培养”的实施过程与成果,介绍了中国古代全息摹复系统对于传统壁画非本体保护的概念、意义和研究现状。

8.jpg部分发言嘉宾

 

壁画艺委会工作会议

 

    论坛当晚,壁画艺委会召开了2019年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首先对2019年已开展的几项重要工作回顾总结。一是顺利推动完成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壁画展相关工作;二是举办了“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上海巡展及“中国壁画与公共艺术论坛”;三是学术支持的湖南常德“沅江画壁”项目稳步推进;四是《中国壁画》系列丛书新增的“天津美术学院卷”和“西藏大学美术学院卷”正在编辑中。

    会议还对筹办“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北京站、落实第五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筹备“第二届的全国壁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策划艺委会届展等未来几项主要工作进行讨论。

9.JPG壁画艺委会工作会议合影

    来自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区党委宣传部、区文联、区团委、区美协,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油画学会、内蒙古美术馆和全国各高校、博物院、研究院等相关学术与研究机构的众多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集体考察了始建于明代的藏传佛教寺庙大昭寺明代壁画雕塑等古迹和和林格尔东汉墓室壁画。

 

供稿/壁画艺委会

编校/艺委会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