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国手心弦:钱绍武艺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白本锋,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策展人殷双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董书兵,北京钱绍武文化艺术中心执行主任宋春峰,钱绍武家属钱瑞泽先后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宣布展览开幕。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主持。
本次展览突出呈现钱绍武先生对造型艺术的杰出贡献,从其捐赠给清华大学的作品中,精选雕塑、素描、人体速写等作品110余件,特别对以往极少向公众展出的大批速写进行了系统梳理。此外,还集中呈现了钱绍武先生创作高峰期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历史人物雕塑作品26件,从其50年代留苏的毕业创作《大路歌》,80年代精研传统雕塑技艺后完成的第一件写意性雕塑《杜甫胸像》、第一个纪念碑性质的作品《闻一多先生纪念像》,到90年代中国写意性纪念碑雕塑的巅峰之作《李大钊纪念像》、迁想妙得的《李清照像》,还有精彩的《嫘祖像》《阿炳像》《孔子像》等等。
钱绍武在其艺术人生中所总结的中国传统形体造型的艺术方法,是建立在“一气呵成”的中国审美基础之上的,这成为了钱绍武构建中国雕塑形体学的核心概念。这些珍贵的雕塑和速写创作,开拓了他对雕塑艺术学科的研究空间,推动了中国雕塑形体学的发展。我们从中能够看到他那种静心观察、凝神结想,然后一气呵成的大家气象。
钱绍武先生始终尝试用恰当的雕塑语言对历史人物进行理性的表现和感性的升华,力图将深重的历史意识熔铸在人物造型中,使其承载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这也正是钱绍武先生所开拓的雕塑民族化的实践之路。希望观众能透过展览体会到钱绍武独特的人体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思考,对于推动中国特色雕塑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促进中国雕塑的创作与教学、史论研究与美育鉴赏,具有重要意义。
展览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展出至2025年5月5日。
(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