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09/7/30 11:01:00
中国美协赴广东创作中心考察工作
自2008年创作中心工作会议以来,中国美术家协会根据近几年来创作中心的具体运营情况,根据中国文联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已到期的各中心进行考察、调整和梳理。2009年4月11日,中国美协组成考察团到设在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的创作中心,进行考察和调研。考察团有中国美协创作中心的领导: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荣海,中国美协会员部副主任马新林;有多年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教授、专家张道兴、申万胜、杜滋龄、詹庚西、胡勃;有省美协的代表:中国美协理事、湖南美协副主席、秘书长旷小津,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美协秘书长王永;有广东省当地高校的代表:广州美院中国画系副主任山水教研室主任张彦等。采风团就创作中心如何更好地发展以及华商学院的办学方向、学校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座谈会由马新林副主任主持。考察团首先听取了中心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之后李荣海副秘书长向考察团介绍了广东中心的情况。他说,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建立在高校的创作中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今天的学生明天走出去就可能是美术教师、美术工作者、美术家,对社会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办好中心能够对学生进入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美术界具有特殊的意义。
就创作中心的发展,李荣海谈了几点意见:
首先、综合中国美协创作中心的整体情况,中心和省美协关系模糊的情况普遍存在,以后,各地创作中心一定要依托在省美协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国美协要整合和利用各种优势,请省美协给予中心指导和帮助,在明确理顺关系上进一步做好工作。省美协要把中心当成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主动介入,对中心管理和引导。
其次、创作中心内部实力要充实和加强,创作中心要名副其实,要有创作人员、有画家,只有画家才知道怎么接待画家,才知道如何做好接待、服务和协调工作。每个中心工作人员中要不少于两名省级以上的美协会员,并且具体负责参与中心的日常工作。
最后、创作中心、省美协、企业三者要互赢互惠。企业不断出资,没有回报,不可能长久,需要画家回报作品;省美协如有接待等任务,可由中心代为开展工作,也减轻了省美协的压力。三者之间要找到最佳的对接点,三者之间以期达到利益的平衡或基本平衡。
张道兴、杜滋龄、詹庚西和申万胜等先后发言,他们一致认为,艺术活动应该社会化,美术家既要有个人闭门创作,也要有社会化的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美术事业上,交流非常重要,历史上很多大的流派都是通过大量的交流发展形成起来的,创作中心的出现符合当下的艺术状态、符合艺术社会化和艺术品走向市场的趋势。把创作中心放到教育机构,是个创造性的举措。华商学院的硬、软件都很好,有实体;组织了多次美术交流和展览活动,有作为;通过美术写生和交流,对学校和学生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有成果。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协会、企业、学校、美术家达到多赢。中国美协、省美协为广大美术家提供一个深入和生活的良好环境,学院依靠名人名家提升学校层次和办学质量,企业得到作品回报,而美术家,也通过开拓学生视野、传授学生知识,在交流、展示、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为美术家更多地进入教育领域、服务社会搭建平台。
大家提出,中心要在“厚基础、看实效、重实践、强文明”的理念下开展工作,还就中心发展提出了几条具体的建议:
第一、加强与省美协的联系,在省美协的专业指导下开展工作,由省美协把握各种活动和人员的艺术品味。
第二、学校依托中心举办教学方面的学术研讨。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可以先由学校提出在基础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有名家进行回答、研讨,并就问题对学生进行讲解。也可以就当前国内外的美术发展趋势和现状进行介绍,开拓老师、学生的视野。
第三、推荐有实力、有素质的名家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加强学生的基础课教育。努力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的必修课,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
第四、举办各种层次的展览,对学生进行形象化教育,
王永秘书长听了发言后,深深感到这次座谈会是对省美协和中心的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说,一次能听到这么多领导和专家对省美协和中心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是很难得的,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也非常重视大家的建议。以前省美协参与介入中心的工作不够,并不是不重视,而是经验不足,找不到两者结合的切入点。大家的发言给了他很好的启发,也给有效调整省美协和中心工作树立了信心。会后,他们就将综合大家的建议和意见,与广东中心更好的联络、协调、探讨,找到一条适合中心的发展的道路。
广东中心常务副主任廖榕就和华商学院院长分别发言对专家们的发言表示诚挚的感谢,他们说,各位专家的发言不仅对中心以后的发展以及学校的教学方向、学校建设方面给予他们诸多提示,更是在遵从艺术发展规律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上面,给予中心负责人、校领导、教师乃至学生们众多启示。最后,他们表示有了中国美协、省美协的领导和关心,有了广大美术家的厚爱和支持,广东中心一定会展现新的生机,加快自身发展。(张慧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