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5/6/15 23:57:31
2025年6月7日—10日,“美术里的新时代”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京津冀北京段中线在延庆区、昌平区、东城区展开。由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章云,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董竟成带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志愿者协会理事王铁牛,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会长申卉芪,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原院长、教授岳黔山,中国美协理事、北京市美协副主席赵培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高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焦洋7位美术家前往大庄科长城、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景山公园等地参与采风写生。
7日,采风活动自延庆区长城大庄科段始。长城蜿蜒曲折,青山连绵不断,巨大的黄色山石点缀其间,像是一种撞色艺术设计。75岁的老艺术家王铁牛,选定了瞭望台一角,“你们看那敌楼的残损处,多自然的肌理!还有山势的走向,山顶上的碎石,简直就是现成的构图。”他用大笔迅速扫出青山轮廓,长城石块、大树、灌木等则是用摆、点、刮、扫、拉、压等多种用笔塑造。王铁牛感慨道:“站在长城上,总给人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追求和平、守护家园,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作为新时代的美术家,我们通过描绘长城,讴歌人民,讴歌这个时代。”
赵培智追求心理感知、内心表达,大片黄、绿色块互相挤压,不同颜色、走向的线条相互交错,画面极具张力,布局结构,十分考究色块与线条之间保有一种流动质感。赵培智将长城写生的过程比作一场“艺术的寻根之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美术家们既画雄伟壮观的长城,也画长城脚下生活的人们。采风团的几位人物画美术家走访不同的村庄,了解乡民们的生活,为他们画速写。最后来到的是河南村,在村口,几个村民坐在路边的水泥墩上。美术家李洋选择的写生对象是一位皮肤黝黑的大爷。李洋对于人物画颇有心得:“在写生中要舍弃对自然对象的模仿,追求心灵的真实。对对象加强主观感受、强调想象力和主观情绪表达会使写生朝着创作的层面接近。”。在整个走访采风的过程中,李洋画了多幅新时代农民形象的速写,他听到了、也看到了农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新时代,在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植树造林,保护水源,维护生态环境;农民搞起直播,推销农家土鸡蛋、特产栗子,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风貌的昂扬向上,这次的主题采风,我深刻领会到了老乡们的烟火人生,增加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申卉芪、高毅也在李洋附近席地而坐,同样以大爷为写生对象,开始自己的写生。申卉芪对此次的采风写生抱有很高的热情,在创作的间隙,她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践行党的文艺方针,是文艺创作捕捉时代精神、塑造人民形象、创作精品力作的必然要求。希望在这次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培养一个优秀艺术家需要具备的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家国情怀。”高毅也表示:“对北京周边区县的高速发展感到很欣喜很自豪,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畅想落地实施的成效。对今后的创作,特别是主题性创作有了非常大的启发和创作热情。”
8日上午,延庆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朱琳,区文联副主席、区美协主席卢志杰带领采风团来到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和延庆区档案史志馆采风。世园会永宁阁,飞檐翘角,与青山翠木相映成趣。中国馆流线型的屋顶像一个大写的人张开怀抱,彰显中国的包容开放。在延庆档案史志馆,采风团见到了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关实物、文献资料。
世园会的现代景观与史志馆旧时图集引起了高毅的关注:“写生是创作的灵感来源,不仅是从技术上通过对大自然的绝美意象的体验和感受,锤炼表现自然的技法;更是要通过考察人文遗迹,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亲眼目睹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建设发展历程无不包含了美术元素,其中那些古今相通、根脉相连的匠心慧思和人性世情,跨越时空与后世相遇,产生共鸣。
8日下午,采风团来到中国国家版本馆采风。版本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欣欣向荣的表征和见证。不论是瀚如烟海的文献版本,还是星罗棋布的考古文物版本,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昭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渊综。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们党擘画建设的文化传世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在版本馆,采风团见到了古代善本孤本中的版画插图、经典文献的手绘彩绘本、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的手稿色稿、经典连环画原稿等文献版本。在观摩了众多历史版本作品后,申卉芪由衷的说:“美术里的新时代,一个是要全情的投入到创作里,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出作品,并将其践行到自己的整个艺术生涯当中。”王铁牛发现了父亲王盛烈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年画,作品曾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量很大,他激动不已:“在版本馆看到了父亲半个世纪之前的作品,非常亲切,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在民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倾情付出。”以版本为视角,美术家们重新回顾中华美术的发展历史,汲取历史先辈的力量,增强新时代美术发展的信心,辩古今、鉴得失、知兴替,更好地为人民大众创作出流传后世、喜闻乐见的新时代美术作品。
9日,采风团来到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采风写生。大运河承载着民族融合统一、“因势利导”工程美学、“敬畏自然、巧用自然”生态哲学,以白浮泉为源头的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如今白浮泉已经干涸,仅留存九个石质吐水龙头作为历史之证,即现今“九龙池”。美术家们决定就在此进行写生创作。为了表现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不同变化,王铁牛笔下的莲叶,仅仅一个“绿叶”,每画一笔的颜色,往往都由几种颜料调和而成,王铁牛说:“只有通过写生才能获得自然中外光的真实视觉效果,自然中光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带来的色彩和光影关系不是静止状态。”
面对九龙吐水、莲花荷叶、风吹草动、白桥流水、光影明灭……坐在九龙池边造型各异的石头上,赵培智有感而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画家,不能一直待在画室,就是要像现在这样,从画室走出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感受这个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才能更好地表达艺术家眼里新时代的方方面面。”
当日下午,美术家岳黔山以“中国画的笔墨与写生”为主题在昌平区文化馆开展美育大讲堂。岳黔山指出:中国画的创作就是将自然物象的生机和生气以及生命状态,结合中国画的笔墨理法与笔墨精神,融入作者性情与审美取向,融情化古,裁出新象,创作出的作品是自然状态、笔墨状态、文化状态与心灵状态化合之后的审美品位和表现结果。岳黔山还强调现场写生的重要性:第一是现场的形象和姿态非常丰富,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和布局随意取舍。第二是可以很准确地将自然物象,转换成笔墨之象。讲座最后,学员们自发响起热烈的掌声。
10日,采风团来到景山公园采风写生。公园东北角是两株被铁栅栏围护的古柏,称“二将军”,引起了美术家的兴趣。岳黔山以焦墨绘枯枝,线条虬曲遒劲,表现出沧桑质感,他认为:“一棵叶茂荫茸的古树上,正是那几枝独自支棱着,光秃秃的树枝,才令这棵树成为独一无二的、美的存在,像西方雕塑里的维纳斯一样,有缺憾而美是美术家们都喜爱去记录、去表现的。”
在美术家焦洋的笔下,远处的公园至高点万春亭、富览亭仿若悬在天边的蜃楼,欲接北斗,可摘星辰。为了更好地呈现画面效果,她怀抱画夹而立,边描绘边说:“站在中轴线的古建筑里,写生创作就是在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汲取养分。我们画家要持续深入调研,深入生活,到人民中去,在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表现人民的故事。”
本次“大采风活动”以美术创作记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旨,以写生创作致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的民主富强、人民的历史主体性。北京首站后,活动还将在全国各地展开,中国美协将与众多美术家以及美术工作者并肩携手,护佑好中华美术基因,担负起新时代美术传承发展使命。
图文|顾琳
初审|杨萍
复审|王平
终审|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