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5/7/4 22:17:29
夏日的华北平原,热浪蒸腾中涌动着一股艺术激情。2025年6月24日至30日,美术里的新时代——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河北、天津段)串联起雄安新区、革命圣地西柏坡与天津滨海新区三大坐标,美术家们跨越历史纵深与时代前沿,用脚步丈量土地,以画笔对话时代。采风团由中国美协副主席祁海峰、贾广健,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带队。天津市美协副主席、天津美院教授于小冬,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王海涛,《中国油画》杂志社执行主编王琨,河北省美协副主席、石家庄市美术馆馆长王稳苓,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导师包洪波,河北省美协副主席、石家庄市美协主席冯建法、河北省美协副主席刘立勇,中国美协理事、新文艺群体美术家孙绿绿,河北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李小军,河北省美协副主席、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文岗,天津市美协秘书长张福有,天津市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副院长陈治,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姚瑞江,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党震,河北省美协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倪春林,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委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董克诚,内蒙古美协名誉副主席鲍凤林,天津画院党组成员、创作研究部主任谭乃麟组成。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董竟成、综合处处长简斌、活动管理处副处长安明等随同参加。
描绘未来之城 书写崭新篇章
采风团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合影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采风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崭新地标。24日至26日,采风团来到雄安新区,领略这座“未来之城”的新面貌。采风团一行先后赴雄安新区规划馆、雄安新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雄安体育中心采风,并在悦容公园、白洋淀、雄安图书馆等地写生。
采风团在白洋淀(上)、雄安图书馆(下)写生
美术家祁海峰、贾广健、王平写生
美术家王稳苓、包洪波、孙绿绿、党震、倪春林、李小军写生
一路行来,雄安新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令美术家们赞叹不已。祁海峰表示,“雄安是新时代拔节生长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可以说洞见未来,妙不可言”。美术家要通过写生记录城市茁壮成长的过程,记录现实生活,描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变化;穿行在飞快建设中的雄安,王稳苓敏锐捕捉到“考究的细节与传统未来的完美融合”,她形容:“走进这座城市,就像是在观摩一幅未来画卷,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建设张力和对未来的憧憬,交织着震撼、思考与期待”;包洪波深知采风是笔墨与时代的对话,亦是心灵对历史的叩问,他以水墨重构新城气象:“我以泼墨晕染建设者的身影,留白处是智慧城市的呼吸——水墨的浓淡之间,新城轮廓渐显,传统山水技法在此焕发新生。”阐发出“我的山水,当为时代立传”之心声;自然与城市在此交融,孙绿绿在白洋淀畔感叹:“清澈的水质、大片的芦苇荡、盛开的荷花、迁徙的候鸟,折射出雄安新区在生态治理上的成就。”美术家当用作品向世界展示新时代艺术与科技、生态与人文交织的创新的魅力;未来之城亦有人间烟火,在悦容公园,党震的写生被老年旅行团的欢声笑语感染,他感慨道,“古意的优雅固然美好,但不能没有人的参与,更少不了普通老百姓的身影。”“我要画这美好的风景,画这美好的生活,为艺术而画,更要为人民而画”;多次到雄安采风的倪春林每次都有新感受:“在创造性地介入生活、表现新时代宏阔场景的同时,生活也赋予作品灵魂和温度,壮阔的场景、精神饱满的感人形象,转化为作品建构和艺术形象。”这次大采风让他更坚定了以笔墨丹青图写时代、讴歌人民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既是采风团一员,又是河北省美协代表,李小军表示,河北省美协也将组织省市县美协三级联动,启动本省的大采风活动。并将不断深入开展,与主题创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文艺惠民、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人才培养有效衔接起来,确保“大采风”活动取得实效。努力组织创作出精品力作,用美术讲好河北故事,中国故事。
寻根红色血脉 描摹精神密码
采风团在西柏坡纪念馆合影
在西柏坡纪念馆采风
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走向城市、由革命战争走向和平建设的转折时期。在这一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迎接解放,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26日傍晚,采风团抵达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80多年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从这里唱响。27日,采风团先后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央统战部旧址,并在李家庄进行写生采风。
采风团在李家庄写生
美术家王琨、冯建法、李文岗、姚瑞江、董克诚、谭乃麟写生
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沃土,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美术家的血脉中奔涌。王琨感慨艺术要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西柏坡提醒我们不忘过去,吃水不忘挖井人,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冯建法将西柏坡之行称为“一场叩击灵魂的旅程”,当“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起,他恍若看见“革命先辈们正与我们并肩而立,他们目光如炬,透着对理想的执着”。青砖灰瓦间,“那些在艰难岁月里,用团结信念凝聚起的血肉长城,那些为了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身影,跨越岁月长河,深深烙印在我心间”;李文岗感叹于美术创作“从来不是孤独天才的灵光乍现,而是艺术与生活持续对话的结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是降低艺术的标准,恰恰是为艺术提供了必要的升力。当艺术家真正深入生活的土壤,人民的情感便成为创作的引力场,当创作真正扎根于人民的沃土,艺术的想象才能获得最有力的托举,离开这一条艺术将成为无源之水,也不可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姚瑞江从革命历史中感悟创作真谛:“那些珍贵的文物、文献、图片资料,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此次西柏坡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技巧的层面,更要深入生活,扎根于历史,扎根于人民。”“西柏坡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革命先辈的热血,每一处风景都见证着新中国的诞生,这些都是我们艺术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董克诚感受到另一种力量:“唯有走近百姓,才能画出真情真感——情深,则万相皆深!”写生的目的“是通过写生以求‘真’,这‘真’不只是物象的‘真’,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真’,因为有了‘真’,才能有‘善’和‘美’,否则,善就变得虚伪,美则成了化妆。只有不断走入生活,走近百姓,才能画出真我、真情、真感觉”;谭乃麟在此重温革命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和深邃的革命思想。”作为新时代的美术家,更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肩负起艺术家的责任,为新时代立传,讴歌人民,用手中的画笔去礼赞美好的新生活。
27日晚,美术家陈治以《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双向思考》为题在平山中学开展美育大讲堂。他结合自己创作经验,分享了中国画的创作技法和经验,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聆听专家授课。
科技赋能艺术 丹青对话智能
采风团在天津港合影
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2013年5月和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两次来到滨海新区。
在天津时代记忆纪念馆采风
采风团走进滨海新区,切身感受这座改革开放先行城市的勃勃生机,用画笔描绘滨海新区走好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之路的科技脉动。28日至30日,采风团挥毫泼墨在天津港、北塘码头进行写生创作,并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时代记忆纪念馆采风。
采风团在天津港、北塘码头(右下)写生
美术家于小冬、王海涛、刘立勇、陈治、鲍凤林、张福有写生
天津港七彩码头,集装箱阵列如现代版山水画卷。贾广健难掩激动,天津港智慧港口规模巨大、色彩震撼,既体现天津经济建设活力,又为艺术家打开思路,更好地表现新时代的发展气象;自动化码头的高效运作,超算中心与生物科技中心的尖端成果……科技发展使于小冬深受触动:“在科技迅猛发展、国力日益强盛的新时代,传统现实主义绘画语言如何有效表现这一巨变?这无疑是当代美术家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我们需要探索创新,让艺术语言紧贴时代脉搏,方能真正描绘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色彩与强劲节奏”;科技发展同样闪耀艺术光彩,当夜雨洒落滨海新区,王海涛的笔端流淌出诗意:“五彩的码头,荡漾着迷人的旋律。情意绵绵的夜雨,不像是落在地上,不像是落在大街上行人的雨伞上。它更像是落在我们湿润的心田上,我们此行有了更多的收获,有了更多创作的期盼,深入生活,表达人民的美好”;刘立勇感慨道:“参观天津高科技企业,前沿的技术成果、智能化的生产场景,展现出科技赋能下的时代进步。作为美术家,我们将把此次采风的所见所感转化为创作动力,坚守艺术初心,我们要守正创新,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抒怀,用画笔描绘中国发展新貌,奋力绘就新时代的新画卷”;陈治也深有感触:“一处处雄伟的美景和一幅幅壮观的蓝图,一件件催人奋进的发展故事,一张张朴实勤奋的劳动面孔都深深地打动着、感染着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美术工作者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讲述好中国故事,刻画好中国形象,传递好中国声音。为祖国的发展,为民族的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过这次大采风活动,鲍凤林深切地感受到当下的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他体会到深入生活的必要性:“只有深入生活,到人民中去,到生产生活的现场去,才有可能创作出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才有可能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生机勃勃的时代画作。”采风团成员张福有同时是天津市美协的代表,在采风中感受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他认为,这为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可以说,大采风活动“打破了艺术家传统思维范式,能够让我们这些艺术家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创作灵感,让生活为我们这些艺术家提供新的课题,让我们把我们所掌握的这些传统的笔墨与我们时代的生活相结合,能够创作出更多符合我们这个时代,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美术作品。”
29日晚,美术家于小冬以《创作从草图开始》为天津滨海新区美术工作者带来一场生动的美育大讲堂。他从创作技法、构图、理念等方面娓娓道来,将近3小时的授课内容充实,诚意满满,学员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短短七天,辗转三地,美术家们完成了一场艺术理念的淬炼,通过自己的所思所感发出了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集体宣言——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如王平所说,本次河北、天津段的大采风活动的意义在于此,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国美协精心设计从雄安新区到西柏坡,再到天津滨海新区的采风路线,不仅涵盖西柏坡等革命红色基地,更突出雄安新区、天津港等展现中国前沿科技发展的时代现场,旨在推动美术家深入时代发展的生产第一线,直面科技现场对艺术表现手法提出的新课题。在天津港无人码头,美术家们亲眼见证智能机车自主穿梭作业的震撼场景——繁忙港口中传统密集型人力作业的消失,正是科技进步的时代缩影。面对无人码头等全新场景,艺术家需突破固有创作模式,在技法语言、构图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为此,中国美协在采风前专门组织座谈会及国情教育,引导艺术家带着思想准备和创作思考走进现场,力求实现“身到、心到、情到”,从源头提炼新时代题材的表现可能。本次采风也充分发挥中国美协的两个优势:一是实现三级美协联动,沿途吸纳地方艺术家共同写生,形成创作合力;二是开展美育大讲堂活动,组织名家向基层美术工作者传授采风创作经验,提升艺术表现时代的能力。京津冀段的采风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中国美协将总结经验,持续深化主题采风活动。
图文|赵天宁
初审|杨 萍
复审|王 平
终审|屈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