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介绍

铭记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走好新长征路。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战胜重重艰难险阻,最终在西北地区胜利会师,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凝结成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人民坚定无畏的精神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在奋进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为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组织全国七大美术院校和部队组成12个创作团队,历时一年,创作出123米乘8米的宏幅巨制,于201610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日在国家博物馆南1、南4厅向公众展出。

此次大规模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催生主旋律美术精品创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者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特邀军史专家和美术专家反复论证,选取红军长征中最经典的12个历史节点,“十送红军、血战湘江、遵义曙光、四渡赤水出奇兵、娄山关大捷、彝海结盟、飞渡泸定桥、翻越雪山、草地铁流、智夺腊子口、直罗镇大捷、大会师”作为表现主题,串缀出长征的大致脉络,以油画和中国画的形式再现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展览将展至1110日。



专题作品

专题相关资讯

专题总览 > 专题资讯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血战湘江》创作谈


《血战湘江》创作谈

湖北美术学院创作组

《湘江血战》的整个创作过程,不仅在背景知识上让我们更清晰地回望了那段难忘且悲惨的历史,还原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更难得的是我们在描绘这段革命战争画面时,对大型画面中水墨绘画语言的体悟。传统水墨语言偏重于清、亮、透,在表现史诗般大型战争历史题材绘画作品时,较难达到我们所要表现的厚重与深沉的画面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在传统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拓展方式,力图结合其他表现手法来重新焕发水墨语言承载力的多样性。

整幅作品的创作意图,在还原历史事件的同时,力求表达悲壮、英勇、惨烈的战争氛围。画面在构图形式上强调对“势”的把控,通过典型人物、场景、道具的远近、大小、比例、超时空组合等方式,合理有序地控制画面内容,以获得相对饱满的力感与量感的视觉体验。画面人物的刻划以厚重阴郁作为基调,既贴合创作的主题,同时又强调墨色的不同层次。局部深入刻画的同时又保留部分初稿的未完成感,形成画面的多层次对比,既有传统水墨的表现力,同时亦具备当代水墨的个性表达。画面在表现形式与手法上,刻意与传统水墨语言拉开距离,通过反复的勾皴、积墨、拓印、水墨冲染等手段,寻求浑厚而丰富的画面效果。

在此次创作之前,团队成员都是自我创作,而现在要求根据主题创作进行团队合作时,很多时候为了画面整体效果,要抛弃自己熟悉的那套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全新手法,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正是这样,大家才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也为今后自身创作拓宽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