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介绍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专题作品

专题相关资讯

专题总览 > 专题资讯 >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美术观察丨张译丹:漆画语言的再探索——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展纵览

QQ图片20200116162624.jpg

张玉惠(福建)  盛世花开  漆画  200×200厘米



  内容摘要:漆画作为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绘画品类,经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成长过程。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漆画作品展是对中国当代漆画艺术优秀成果的集中呈现。本届漆画作品题材广阔,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时代风貌的关注等比上届有很大进展。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漆画艺术语言的丰富性以及对本体语言的探索,反映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精神。

  关键词: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漆画  创作题材  艺术语言 


  2019年9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漆画作品展”在厦门市美术馆开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展区初评共收到来自全国的1853件作品,参加复评的作品462件,经过严格评选,漆画展区共遴选出314件入选作品,其中,进京作品33件,含获奖提名作品6件。张玉惠的《盛世花开》和李小军的《折山入梦》分别获得了本届美展的金奖和铜奖。本届入选作品是参展作者近五年的创作,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形式多样,视野拓宽、探索丰富,反映了当代中国漆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和学术方向。

一、关注漆语言 回归天然漆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美协主席王来文在开幕现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届漆画作品在关注漆本体语言的探索上有很深入的变化,艺术家从传统的漆艺术本体语言去挖掘、去探索,本届比上一届更加深入了。”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漆画艺术语言的丰富性,作品以漆为主要媒介,运用各种入漆材料,通过堆漆、雕漆、刻漆、磨漆、镶嵌、彩绘、泼洒、变涂等不同表现手法和工艺,借用螺钿、蛋壳、金银箔料和金银粉料等各种材料,呈现出漆画艺术浑厚蕴藉、五彩斑斓、色泽动感的特质。

  中国当代漆画初创于20世纪30年代,成型于60年代,发展壮大则是在80年代之后。1964年,漆画以“其他”类别首次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上漆画以“独立画种”参与其中,展出作品一百二十余件,这无疑是漆画的一个里程碑。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漆画又有了独立展区,到了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是漆画成为独立展区的第二届。从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每届全国美展中的漆画部分都在稳步提升,艺术家、参展作品数量和展区规模都是成倍地增长。同时,作为独立画种的漆画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中前进的,经历了探索漆画的“绘画性”问题,关于题材的狭隘问题、画种的不可辨识性、本体语言缺失性、化学漆的使用等种种问题,漆画界内部也为此展开了相关的学术争论。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漆画界对上述问题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果。

  从本届美展漆画展区的情况可以看到,漆画创作由天然漆和化学漆相结合逐步回归到以天然漆为主的媒介选择。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秘书长汤志义接受本刊采访时评价本次美展:“(作品)使用天然大漆为主,这样的回归是一种文脉的回归。在材料方面,作为艺术家表达自己,使用任何材料都是可以的,但是天然漆的使用可以传递出大漆材质的独特美感,在材料的保存度上面天然大漆也是远远高于其他合成漆,这也是我们漆画艺术委员会倡导的要以大漆为主的画种发展,在漆的本体语言的建构上面,我们也有不同的系列出来,而且本届出现了创新意识非常强的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这次的6件获奖提名作品体现出题材的不同,材料语言的突破,具象、意象、抽象的不同变化。”

  作为漆画的主要绘画材料,天然大漆液体豁稠,呈半透明棕褐色,不适宜画笔的涂绘,也不利于色彩的调理,局限性明显。但是这一局限性,也是漆画的独特性,是他有别于其他媒材绘画的根本。李砚祖在《漆艺即漆工艺》一文中曾指出:“漆画姓‘漆’,作为独立画种,漆性是其区别于其他绘画的根本存在,也是其本质和特征所在。”(李砚祖《漆艺即漆工艺》,《美术观察》1996年第11期)所以,漆画并不是如实模仿,而是强调漆画形式固有特长,特有的“漆味”,要在这个前提下创新发展。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秘书长、清华美院教授张敢在复评工作中表示,从这次参评作品来讲,很多艺术家在对漆语言的运用上下了很大功夫,而且这个语言用得也比较成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强调它首先是一幅作品,强调诸多绘画共通因素的时候,还是要强调漆语言本身的一些特质。

  漆画创作既要探讨漆语言本身的独特魅力,也应该拓展视野,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同时关注现实生活的创作也不能忽略漆语言本身。

二、题材关注现实  人物画比重大

  这次漆画展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在内容主题上,有表现年轻群体的,有表现各民族同胞的,有表现和反映社会各界面貌的各种主题和内容,这说明漆画家近年来与其他画种画家一样,都在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很多作品的题材源于生活,作品当中有画家的情感、情怀。王来文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与上一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相比,这五年来,漆画作品有很大进步。在题材上,作者们不像过去那样沉醉于“小我”和“自我”的表达,这次作品题材相对比较宽阔,对现实和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关注、对时代的关注等比上一届有很大进步;整体视野更开阔,题材也更广泛,作品表达的内容比较广泛,不只是室内或家庭景象,这次我们看到有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城市建设题材、重大事件题材等。

  本届6件获奖提名作品无论在艺术性还是思想性,以及作品所展现的漆画语言的精湛等方面都极具代表性。张玉惠的《盛世花开》前景表现的是茂盛的花树,背景中是外出游玩的少年,彼此相互映衬,突出了主题的隐喻意义。伍栋坤的《中国维和部队》表现的是中国维和部队的几位年轻士兵,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吴君茹的《星海无垠》表现了几个玩偶女孩,她们艳丽的装束与冷漠的表情似乎暗示了年轻一代内心的矛盾与空虚。王忠民、杨启盛的《沉默》与李小军的《折山入梦》都凸显了漆画语言本身的魅力。前者整个画面都是黑色,表现了一头威猛的杜宾犬的剪影,犬身光滑沉稳的黑色与背景粗糙的表面形成了对比;后者则以近乎抽象的构成表现了雄健的山势,大面积的黑色山峦突出了漆的特征。江文佳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调,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的婚礼场面,实际上是对民族融合与团结的企望。

  在6件获奖提名作品里有3件是人物题材,同时,在进京作品和入选作品中人物题材也占了接近一半的数量。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曾在复评工作表示,经过这些年漆画家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将漆画这个传统中工艺的、在山水方面有着独特表现语言的画种,拓展到了人物画中,显示出漆画的独立语言和魅力。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由于材料技法的限制,漆画基本不涉足人物画,因为漆画来源于漆器工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漆画擅长表现的题材是风景和静物,又因漆画丰富的材料和色彩,在少数民族题材上也占有很大优势。比如,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的银奖作品,乔十光的《青藏高原》、唐明修的《曝日头》涉及人物,其他获奖作品包括郑力为的《拉网》、廖国宁的《窗口》、王和举的《鼓浪屿》、罗真如的《一品红》、冯健亲的《春满中山》等,入选作品的三分之二几乎都是风景、静物、具有装饰性的少数民族景象,而且是作品尺幅都不大的“小品”。可是,“人物”这个题材是漆画在成为“大画种”路上绕不过的一关。没有成熟的人物画作品,表现不了重大题材,漆画就摆脱不了“小画种”的地位。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陈金华在复评工作中表示,近年来,全国的漆画艺术委员会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对当前漆画界的情况展开讨论,共同的感受就是人物画创作是一个亟须突破的课题,党中央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因此人是根本,而人物画题材是最容易切入社会、切入生活的。所以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也在强调人物画的创作。对于漆画来说,人物画创作难度相对较大,不过从这届国展复评作品的情况来看,人物画作品明显多于以往单项全国展览。

  可以说,本届美展人物题材的漆画创作增多,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是漆画产生了从工艺到人物、到主题、到关注社会和时代的质的飞跃。

三、福建漆画显强势  

  此次漆画展区共遴选出314件入选作品,其中93件出自福建省漆画家之手,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作品分别来自24个省区市:参展作品数量在30至10件(含)的省份有广东、江苏、江西、河南、重庆、安徽、山东、山西;9至5件(含5件)的有北京、浙江、黑龙江、湖北、湖南、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四川;有4至1件的有上海、广西、吉林、云南、甘肃、海南。

  福建是全国各地漆画家购置大漆原材的主要来源地,漆画在福建的发展一直很迅猛。从本届美展的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建省漆画群体数量依旧稳坐漆画界第一把交椅。在中国的漆画运动中,福建漆画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获悉,该校师生共有20件漆画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展区。其中,教师作品1件、学生作品19件,可见实力的强劲。

  我们应该看到现代漆画的发展遍地开花,逐步形成了福建、北京、江苏、四川、广州、江西、天津、上海等地域性特征的创作群体。这些创作群体既源于高校的美术教育体系,又与地方的历史文化发生联系,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漆画表现语言体系。但是,近年各地漆画创作的趋同性越来越明显,独具特色的地域性特征却在逐步削弱。在漆画丰富多彩的呈现中,漆画创作还应保持住地域特色。

  漆画从中国古代漆器的髯饰演变过来,是中国早期绘画的重要载体,自战国至明清民国有着不曾中断的文脉,我们需要不断地对漆艺术进行汇总梳理和研究。西方绘画体系的传入割断和疏离了漆画数千年形成的中国造像艺术的文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回溯漆画的源头,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漆画实现了诸多变革,近五年的创作也愈加繁荣。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在展览致辞中指出,漆画作为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绘画品类,经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成长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创作理念逐步从保守走向开放,通过大胆吸收、借鉴其他画种的优点与长处,创作理念更加具有时代精神、民族气派和地域特色。总之,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漆画作品展是对全国漆画艺术优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中国漆画艺术家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又一个新起点。

张译丹  本刊栏目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0年第1期)